跳至正文

制造业大国配合美国去工业化 德国被英国和日本嘲讽为欧洲病夫

WeChatQzoneFacebookTwitterEmailTelegramWhatsAppShare

最近外网讨论起德国是不是“欧洲病夫”。

就连德国财长都得在1月19日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公开表示,德国不是欧洲病夫,而只是欧洲“疲夫”。

德国财长称,“我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在想什么:德国可能病了。但德国并不是一个病夫……德国只是在经过短暂一夜后有些疲惫,德国需要“一杯浓咖啡”。

他辩称近期德国经济低迷是一记有用的警钟,为复苏所需的改革提供动力。

德国之前一直被认为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,是制造业大国,过去两年在德国绿党配合美国收割影响下,德国甚至都出现去工业化现象。

以至于现在大家都开始讨论起德国是欧洲病夫了。

就连德国财长在反驳的时候,都只能在欧洲病夫和欧洲疲夫里二选一,这已经是德国经济糟糕的最好体现。

关于德国是欧洲病夫的讨论,最早是2023年8月17日,英国《经济学人》发了篇报道《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病夫了吗?》

该报道称,25年前,因统一、就业市场僵化和出口需求放缓,德国经济严重疲软,失业率达到两位数,一度被称作“欧洲病夫”;如今,德国经济再次面临困境,可能成为2023年唯一出现萎缩的大型经济体。

对此,德国朔尔茨在9月17日接受《世界报》采访时,进行了反驳。

朔尔茨称《经济学人》为“盎格鲁-撒克逊报纸”,并认为德国不是欧洲病夫。

对于《经济学人》文章所提“不应过于迷恋平衡预算规则”的建议,朔尔茨反驳称,“陷入无休止的债务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,反而会制造新的问题”。

其实朔尔茨的反驳还是有些道理的,因为英国自己经济就很糟糕,并没有比德国好到哪去,英国的通胀问题可比德国更严重。

就这样,英国媒体也好意思嘲笑德国是欧洲病夫。

而这次之所以又讨论起德国是不是欧洲病夫,是日本媒体发起的。

1月17日,日本经济新闻发了篇报道《德国GDP超日本,仍是“欧洲病夫”?》

因为德国2023年的名义GDP是超过了日本,跃居世界第三。

然后日本媒体就不服,所以就发了这篇报道。

可能有人还不太理解,不是说德国经济2023年出现萎缩吗?怎么还能GDP大幅增长超过日本?

这个是因为,我们通常说的GDP,是名义GDP,包含通胀因素。

而说GDP增长,是实际GDP的增长,已经剔除了通胀因素。

德国因为去年通胀率整体还维持在高位,所以名义GDP是有8.4%的惊人涨幅,但这完全是靠通胀驱动的增长。

而德国2023年的实际GDP是负增长了0.3%;

日本2022年GDP实际增长2%,但由于日元大幅贬值的原因,所以按美元计价的名义GDP,反而下降了0.2%。

所以,日本媒体自然有理由不服。

但实际日本经济也没好到哪去。

首先日本通胀问题也很严重。

日本之前通胀率有15个月高于3%,最近两个月才小幅回落到2.6%;

但日本民众“体感”的通胀情况,可远比数据要严重得多。

这个报道里提到,在东京生活的公司职员佐藤,眼下更关心涨价的鸡蛋。“日本政府、媒体、经济学家都在关注GDP排名、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等经济指标,但我更关心超市里的价格。和十年前相比,鸡蛋价格已经翻了三倍,涨到300多日元/盒。”

东京伊藤洋华堂销售运营部总经理表示,“今年有超过230件商品价格比去年涨价超50%,是七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涨价。价格上涨使得每位顾客消费的平均价格上涨,但他们的购买量减少了。”

实施的“生活意识问卷调查”的结果显示,95%的受访者回答称物价与1年前相比出现了上涨,且有79%的受访者认为1年后的物价会进一步攀高。

关于生活宽裕程度,56.2%的受访者回答称“生活越来越不宽裕”,其中,超过9成的受访者认为是物价上涨导致生活越发紧迫。

可见相比看上去并不高的通胀数据,日本民众的“体感物价”显然是要比CPI数据高得多。

只是日本央行为了不加息,在一味美化通胀数据而已,实际日本当前通胀问题仍然很严重。

不过,相比日本来说,德国的经济确实要更糟糕。

德国外长那段话里说的“短暂一夜”,是指数年的疫情危机还有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。

所谓,德国需要的“浓咖啡”,是指推行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生产率,加强经济的供给侧。

但了解当前德国经济困境的原因,大概也知道德国现在推行所谓供给侧改革,并不能根本解决德国经济问题。

2021年全球能源价格暴涨,在俄乌冲突爆发后,被推向一个高峰。

直到现在,德国已经失去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,德国被迫只能高价购买美国的LNG天然气。

所以,在德国绿党配合美国收割的影响下,德国过去两年是出现去工业化的现象。

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,居然被搞成去工业化,德国经济想不糟糕都难。

德国也知道这个问题,所以才想搞供给侧改革,来扭转去工业的趋势。

但当前德国解决不了几个问题:

1、俄乌冲突仍然在持续,德国缺乏调停俄乌冲突的能力,甚至在绿党影响下,还在不断配合美国拱火俄乌冲突,来进行这种自残行为。

2、德国高通胀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本解决。

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,去年制造业PMI,一度跌到只有38的极低值,最近半年虽然出现回升,但德国1月PMI仍然只有45.4,远低于50的荣枯线。

制造业PMI指数是采购经理指数,高于50代表制造业处于扩张,低于50代表制造业处于衰退。

德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,制造业PMI长期远低于50,是德国过去这两年被动去工业化的结果。

这其中德国化工产业遭受的打击是最大的,因为德国化工产业是严重依赖于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,而化工产业也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之一。

不过,德国经济疲软,倒是不妨碍德国股市再创历史新高。

不过,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本来就不准确,像阿根廷股市去年涨了360%,但应该没人会觉得阿根廷经济很好,因为阿根廷汇率贬值更多,股市上涨只是因为严重的通胀和汇率贬值。

另外需要注意,如果美联储在5月1日降息,并且日本央行也在4-6月加息的话,全球股市当前这种逼空上涨的态势,有可能会出现重大转折。

其实也有一些对冲基金开始押注,比如对冲基金Qube已积累超过10亿美元德国公司股票空头押注。监管文件数据显示,这家对冲基金过去两周增加对大众汽车等公司的空头头寸,其中包括披露了1.318亿美元德意志银行空头头寸。

当然,对于对冲基金来说,在股市高位去布局空头头寸来对冲,并不奇怪。

今年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势是十分怪异,一方面是A股都跌出股灾的感觉,这两天才在救市护盘下出现较大反弹。

另外一方面是全球金融市场都在一副赶顶逼空的走势,显得还是很着急。

美股标普500指数昨天才刚创出历史新高。

事出反常必有妖,我个人预计今年二季度,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幺蛾子,应该还是会有大波动。

这里重点观察,美联储5月1日如果降息,全球金融市场是否会有反身性效应。

因为当前全球股市的逼空式上涨,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提前兑现了对今年美联储降息的预期。

股市炒的就是预期,所以反而预期落地时容易有反身性效应,出现相反走势。

还有就是日本如果在今年4月份前后,被迫加息的话,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,也属于黑天鹅事件。

现在世界经济大环境并不好,对于世界各国来说,都得慢慢熬。[星话大白]

WeChatQzoneFacebookTwitterEmailTelegramWhatsApp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