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這次並不是發布了甚麼「技術革命」,而是一貫強硬的蘋果做出了史無前例的巨大讓步。
全球驚訝的另一個原因,是蘋果這次服軟讓步的對象,居然是一貫「軟弱受氣包」形象的歐盟。
蘋果官網宣布,接下來在歐洲推出的新版IOS系統將是「特供版」,對比全球其他地區,有兩個重大改革。
第一項改革:未來歐洲的蘋果系統將允許用戶從Apple store以外的第三方下載並安裝應用,也允許用戶「更簡易」的更換第三方瀏覽器為默認瀏覽器。
第二項改革:未來歐洲的蘋果系統,應用商店向應用收取的傭金從30%下降到17%,並且從第二年開始,傭金下降到10%,這樣的收費體系,蘋果在全球的其他任何市場都沒有採用過。
蘋果的這次官宣改革之所以震驚世界,是因為這兩項原本都是蘋果系統和生態的核心盈利糢式。
蘋果官宣這次改革是為了遵循《歐盟數字市場法案》。而在全世界範圍內,指責蘋果壟斷的遠不止歐盟一個市場,一個《反壟斷法案》。
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市場,過去幾年既有科技企業,也有專家學者,都提出過「蘋果涉嫌壟斷經營」的投訴,只是反壟斷部門後續都沒有下文。
我國科技企業和愛國學者認定的「蘋果壟斷經營」的罪證,恰恰是蘋果這次在歐盟服軟的這兩條。
正所謂「不怕不識貨,就怕貨比貨」,蘋果系統過去以生態閉環之名,構建的系統執行規則,就是「所有應用必須從蘋果商店下載」,無法從瀏覽器或者其他應用跳轉的方式,自由的安裝軟體。
蘋果另一個被投訴壟斷最多的,就是實行渠道壟斷後,收取30%傭金的渠道費,這種「留下買路財」的打劫行為,被稱為「蘋果稅」。
可以說,全球市場都希望取消或者降低「蘋果稅」,而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,「蘋果稅」作為蘋果公司捍衞的核心利益,也是從不肯讓步的。
可是這次在歐洲,蘋果不僅開放了第三方安裝程序,開放了第三方瀏覽器,開放了第三方支付,還將「蘋果稅」從30%降到了17%和10%。
過去我們經常說歐盟是被美國資本滲透的市場,是任美國高科技企業隨意收割的受氣包。
可是這次《歐盟數字市場法案》發威,為全世界國家的反壟斷部門確實樹立了標桿。
蘋果在這次最重大妥協讓步之前,過去十幾年一直被視為「個性逼格」的獨特充電口,也是在歐盟限定期限後,蘋果宣布未來充電口改為USB—C接口。
放眼全世界,無論是蘋果硬件的銷售市場,還是服務營收的第一市場,從來就不是歐盟,而是中國。
我國作為蘋果最大市場,「蘋果稅」的最大繳納國,過去十幾年卻不曾獲得「第三方下載應用」以及「下調蘋果稅」的優待。
如今蘋果公開在歐盟市場與中國市場玩「雙標」,羊毛使勁從一個國家薅,我們還能忍麼?
當然,蘋果在我國與歐盟兩個市場的融合狀態,確實存在差異。
過去十幾年,歐洲因為在互聯網科技革命的落後,對於蘋果而言,是個單方面收割的市場。
歐洲不斷被蘋果賺取利益,卻沒有從蘋果得到好處,這種單方面利差就是和歐盟「毫無顧忌的動刀腰斬蘋果稅」。
我國過去很少對蘋果發出「官方反壟斷」的聲音,因為蘋果從我們消費者這裡收取「蘋果稅」,同時蘋果產業鏈在我國解決了大量就業,也繳納了大量稅收。
因為我們高科技制造業嵌入蘋果產業鏈,雙方是互為索取的關系,所以我們過去容忍了「蘋果賺取蘋果稅」。
更何況,長久以來,我國的「果粉」生態,也和歐美的維權意識不一樣。
在國內,很少看到「果粉」主動投訴30%蘋果稅的問題,蘋果系統不允許第三方下載安裝應用,這在國外被認為是侵害自由的壟斷,可在國內「果粉」圈內,這是逼格與另類的「安全」。
所以我們看到,過去十幾年,即便國內有「蘋果稅壟斷收割」的呼聲和投訴,可是從來沒有收到「果粉」,也就是消費者群體的大量投訴和疾呼。
相反,我們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在沒有歐盟先例的情況下,咱們國內反壟斷部門公布對蘋果的調查,是否會造成「果鏈」上市公司的雪崩,繼而被認定為「破壞改革開放,破壞營商環境」的政策?
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,我國反壟斷部門過去幾年一直沒有對蘋果下手。
可是我認為,這次歐盟成功讓蘋果「服軟」後,針對蘋果不同市場的「雙標」問題,我們有了適合出手的時機。
當然我們要做的,不一定是像歐盟那樣降低蘋果稅,或者逼迫蘋果系統開放安裝渠道,因為這樣的政策,並不會獲得「果粉」的叫好。
我們對蘋果的「反壟斷調查」,可以對標特斯拉,因為我們需要的是蘋果停止「供應鏈去中國化」,並且加大我國在蘋果供應鏈中占據的比重。
特斯拉在進入我國兩年後,國產供應鏈占比就達到了95%。
蘋果進入我國將近20年,長期收取高額蘋果稅,我國產業鏈在蘋果供應鏈的占比,卻只有20%,這些年在美國政府的打壓下,蘋果雖然說著「不會脫鉤」,可是我國在蘋果供應鏈的占比卻在實質性的下降。
蘋果在歐盟的服軟與妥協,是雙方博弈和鬥爭的結果,我們可以不要求蘋果稅的降低,但是不能對「蘋果的雙標」視而不見。
這次拿歐洲的刀,我們可以實現自身加大「供應鏈占比」的目標,如果蘋果依舊傲慢嘴硬,我們「與歐標一致」總不算惡化營商環境吧?
网站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