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云发表“中国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,因为没有系统”言论后,被四部门约谈,随后号称史上最大的ipo的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……
多年后,一位杭州的老头可以在广场上和跳舞阿姨吹牛:说起来你不信,我打过一场嘴炮,输了一万亿。
很多人可能觉得马云飘了,其实像马云的八核大脑,很难说不是故意为之。也许,他早就听到了监管加紧的风声,于是他放手一搏,说出自己的心声。
这正是潇洒不羁,大隐隐于市的“风清扬”风格,输赢看淡,不服就干。毕竟赌赢了则监管枪口抬高一寸,赌输了则借监管之手暂停上市,也好过上市破发,套牢万亿级股东,让自己背锅。
余波未平
尽管事后,马云(蚂蚁集团)连连服软,并写下十六字“道歉精神”:“稳妥创新、拥抱监管、服务实体、开放共赢”,但监管部门似乎并未善罢甘休,一连串动作直指阿里系……
10月24日,马云演讲,直言“银行是当铺思维”、“中国金融没有系统”。
10月31日~11月2日,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连续发表了三篇评论,直指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问题。
11月2日,央行、银保监会、证监会、外汇局联合约谈马云等人,不久蚂蚁集团暂缓上市,随后蚂蚁表态“拥抱监管”。
同日,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《网络小贷管理暂行办法》征求意见稿,直击支付宝的命门,对跨省经营,ABS杆杠率,准备金,信贷额度等收紧。
同日,银保监会官员发文,将支付宝旗下的花呗、借呗、相互宝等产品拉出来捶打,直指支付宝“普而不惠”。
11月10日,市场监管总局起草《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(征求意见稿)》,互联网巨头阿里、京东、腾讯、美团等港股暴跌,4家巨头一天合计蒸发市值超过8800亿港元。
11月19日,中宣部副部长徐麟在2020年新媒体大会上提到,坚决防止借融合发展之名淡化党的领导,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风险。
虽然未点名阿里,但阿里控股的微博,去年因为蒋凡出轨降热搜被约谈,一度引发资本操控舆论的质疑,你懂的!
12月4日,《北京日报》发文《困在“花呗”里的年轻人》,批评超前过度消费,强调网贷社会责任,不过底下评论不一,不少人认为甘于负债的年轻人也有责任。
12月8日,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表示,要关注新型“大而不能倒”风险,少数科技公司在小额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,涉及广大公众利益,具备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特征。
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,跨界混业经营。必须关注这些机构风险的复杂性和外溢性,及时精准拆弹,消除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。
“大而不能倒”,“精准拆弹”,就差直接点名了……虽然以上很多言论是面向全社会,但就论网络小贷,移动支付,平台经济,信息平台,谁能出马云(马化腾)左右?!
值得一提的是,提出996福报论后,马云在年轻人中的风评持续走低,以主要是25岁以下年轻人聚集区的B站来看,2017年还是“马爸爸”的马云,2020年已经成为了“工賊”。
所谓时势造英雄,“没有马云的时代,只有时代的马云”,果真一语成谶!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今天,在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”写进五年规划的今天,马云们如何“拥抱监管”,值得期待!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