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簡體中文

美國推動的脫鉤斷鏈動搖了中國世界工廠嗎?

(一)

 

「從中國大陸轉移是件容易事嗎?」至少大量國際玩具生產廠商的回答是否定的。

 

據路透社報道,盡管遭遇所謂「脫鉤斷鏈」,去年前七個月,在中國大陸生產的玩具仍占美國和歐洲玩具銷售的79%。廠商們發現,把生產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其他國家並非易事,因為「(那裡)沒有中國那樣的港口設施,也沒有中國那樣的道路設施」。在工作效率上,其他國家也無法與中國相比。

 

 

 

(二)

 

這些年,產業轉移屢屢成為輿論話題。不管是流向東南亞還是回流歐美國家,都會引發中國能否保住「世界工廠」地位的擔憂,甚至衍生出各種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。

 

事實上,跳出偏見的窠臼,回顧大历史進程,全球化時代,部分產業遷移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。畢竟,世界發展向前,各國的比較優勢總在動態變化,每個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戰略都在調整。有研究顯示,自19世紀下半葉至今,全球範圍內明顯跨境產業鏈變遷已出現過五次。

 

產業鏈轉移本身,固然帶有市場規律的動因,但就目前來看,大肆宣揚所謂「外資和生產撤離中國」,更像是偏見使然的炒作。事實上,相較中國經濟的既有規糢,這些年遷出去的產業相當之少。而且很多還並非全鏈路轉移,更像是上下游部分生產環節分工的再調整。

 

如中國對越南出口產品類型中,中間品占比超七成,其中以電子集成電路、機械設備零件、鋼鐵為主,據統計,2022年1月至5月間,越南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90%為生產資料。有專家指出,一些中國出口產品目的地雖悄然變化,產業鏈遷往東南亞,但最終出口目的地仍然指向歐美,「游戲發生了變化,但本質沒變,中國仍然是世界的生產中心」。

 

(三)

 

客觀而言,全球經濟複蘇遲緩,中國經濟面臨轉型換擋,挑戰不少,承壓是必然的。然而,中國經濟自有其執行邏輯和面對風浪的底氣韌勁。

 

以工業增加值為例,中國制造約占全球制造的30%。這背後,是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,是齊備完善的產業配套,是高效的生產效率,是充沛的勞動力。曾有人很困惑,當年美國風投力挺本國無人機,為何依然「幹不掉」大疆,甚至不少公司後來不得不退出市場?福布斯雜志披露,因為在美國一架無人機從設計到成品,需要輾轉多地採購零部件,至少三個禮拜,但大疆在深圳一天就能將所有零部件採購完成,做出成品。

 

產業的轉移,不是簡單的工廠遷徙。產業能否在某地重新生長發育,需要構建一個包括生產、銷售、物流、服務等全鏈條體系。

 

這些年,我國綜合交通總裡程不斷突破,鐵路、公路等客貨運數量、港口吞吐量、發電量長期穩居世界第一位,與此同時,高效規範、公平競爭、充分競爭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正在加快建設。這邊是「人享其行、物暢其流」,另一邊可能是「即使是從一個邦到另一個邦都會陷入僵局」「官僚主義和停電等諸多問題持續困擾」,資本會怎麼選、廠商會怎麼選,自有答案。

 

如果說,硬件設施賦予了「世界工廠」底氣,那麼高效率就是中國制造的動力。曾有一項針對各國工作效率的調查,內容基於40個國家和地區所有行業用戶在最近三年的生產任務完成情況,結果發現,中國是全世界罕見的任務完成速度快,且任務完成率高的國家。勞動力既技術熟練,又有紀律和責任心,展示的正是「幹得快的沒中國幹得好,幹得好的沒中國幹得快」的現實。

 

「中國仍是最主要的世界制造業樞紐」。其實,與其渲染產業外遷的焦慮,不如關註此刻中國邁進的方向。如今,中國制造正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用功發力。從產業轉移「承接者」到創新發展「先行者」,世界還將持續感受到中國發展的澎湃動能。

 

文:田聞之

 

 

 

网站统计